益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台灣資本市場介紹

台灣資本市場介紹

台灣資本市場介紹

募集營運所需資金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融資又可分為「內部融資」「外部融資」兩種,內部融資是指透過企業自身力量(營業利潤)或既有股東及內部關係人取得所需資金;外部融資則是透過向金融機構借款或向大眾募資來取得資金。內部融資的風險雖然較小,但取得資金的量能較小,對於高速成長的企業來說,僅靠內部融資恐無法滿足企業成長所需,而這也為什麼當公司規模達一定程度後都會希望往資本市場發展的原因。

在資本市場找錢基本上就是對不特定的大眾募資,但由於企業財務資訊存在先天的不對稱性,為了保護普羅大眾,世界各國政府對於打算在資本市場上募資的企業都會有較嚴格的財報及內控規定。要讓投資人願意投資這間公司,首要條件是需要有公開透明的財務資訊,因此公司願意將財務資訊以指定的方式公開給大眾,並向主管機關申報是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這個步驟就稱為「公開發行」,一但公司申請成為「公開發行」公司才有資格對不特定大眾募進行公開募資,除此之外,還另須受到證券交易法之規範。我們常聽到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就是指企業首次透過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股票,並將股票出售給一般投資人的募集方式。

然而成為公開發行公司也代表公司須用更嚴謹的態度來看待自身的財務資訊揭露及內控制度,但這對於規模較小、制度尚不完備的公司來說可能會是相當大的壓力,特別是台灣中小企業普遍為了省稅而使用「兩套帳」在營運,若走向公開發行,如果募集來的資金所產生之效益無法超過額外增加的稅務及整帳成本,對企業營運來說不見得是加分。

然而台灣畢竟是一個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經濟社會,為了讓短期內仍無法達到公開發行公司規模的中小企業仍有機會參與募資,櫃買中心特別針對未公開發行公司創了一個獨特的募資管道-創櫃板,只要公司符合創新創業審查標準,透過免費的「公設聯合輔導」後,經櫃買中心審核通過就可以掛牌。

創櫃板的好處是公司不需先完成公開發行程序就可以對特定人士募資,且過程中還可享受免費的財會及內控輔導機制,這對於有心往資本市場發展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可以試水溫的管道。然而創櫃板的公司畢竟內控及財報揭露都還不完備,基於保護大眾的立場,創櫃板僅允許專業投資人進行認股,且該板並無股票交易之功能,所以無法創造流動性,這對於想透過交易賺取資本利得的投資人而言較沒有吸引力,因此即使創櫃板已經推出近十年了,實際掛牌的家數仍相當有限,對大多數在創櫃板掛牌的公司而言,在市場打響公司知名度才是其主要目的。

當企業取得公開發行資格並不代表可以立即在公開市場上募資,原則上仍須符合營收、獲利、資本及股權分散等條件,並經審核通過後才可以掛牌交易。我們一般聽到的「上市櫃」,講的就是股票有在台灣證券交易所透過集中市場搓合交易的公司,這類型的公司必須遵守嚴格的財報揭露規定且公司須有完整的內控制度,成功上市櫃通常也是企業募資過程的最終目標。

近年來政府為了活絡我國資本市場,讓有發展前景但規模及財務指標尚未拿到標準的公司能即早進入資本市場,櫃買中心與證交所又陸續開創了幾個募資管道:

  • 興櫃板

目前規定所有要上市櫃公司的股票都必須強制在興櫃掛牌至少6個月以上才可以轉上市櫃,興櫃板並沒有獲利指標、資本額及設立年限的限制,其主要目的是在於讓企業先熟悉資本市場的運作。

  • 戰略新版

與一般興櫃板公司最大的差異在於,戰略新板的公司只須完成簡易公開發行即可掛牌,程序上更為簡便,但要在戰略新板掛牌的公司須符合下列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或其他特殊創新性產業

  1. 生物醫療科技產業
  2. 國防戰略產業
  3. 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
  4. 民生戰備產業
  5. 5G、數位轉型及資訊安全產業
  6. 資訊及數位產業
  • 創新板

一般企業要上市櫃都必須要符合獲利能力的要求,但有些技術密集的特殊產業例如藥廠,在開發階段可能都在燒錢,但因為其技術具有前瞻性或產品具有壟斷性,所以投資人願意給予很高的市場估值,為了讓這樣的企業也可以上市,所以櫃買中心與證券交易所共同合作創立了創新板,以「市值」取代獲利指標作為上市與否的標準。事實上在美國有很多新創獨角獸,營運初期也都是處於鉅額虧損的狀態,即便是Amazon也是掛牌後虧了10幾年才開始賺錢。

企業是否一定走入資本市場並沒有絕對的答案,主要還是取決於企業的自身需求。事實上資本市場雖然迷人,但所要承擔的法遵成本及營運風險其實也相當高,非公開發行公司雖然募資較為不便,但確保有更靈活的營運彈性,雖然絕大多數知名企業都是上市櫃公司,但綜觀全球,仍有許多世界級的優質企業(例如:香港的李錦記蠔油、台灣的奇美實業、瑞士百達投顧集團等)並沒有走入資本市場仍一樣有很好的營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