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退休安排
- 2024-03-10
- 其他財經
- 謝宗翰
老年生活要過得好,「錢」一定是首先要考量的因素,所以退休金是否能夠支持老年的生活絕對至關重要。退休金是社會安全福利的一環,而我國退休金是採取三層式架構,分別是:
其中A與B是法定的社會福利,我們大多數人如果有參與各項政府保險,理論上都可以領得到,然而考量到物價及消費習慣,A+B充其量只能滿足一個人退休後的基本生活要求,如果要有更優質的生活來享受退休生活,還是必須要靠最上一層也就是個人理財資金,而這個部分主要是來自個人平時的儲蓄、保險及投資收益。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在不考慮房貸的情況下,現有的薪資水準或許就足以支應日常開銷,年底還可以利用年終獎金來一個國外旅遊,但我們都知道由奢入儉難,當人退休後,失去一筆穩定的現金流後,是否還有辦法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準。在理財規劃上有所謂的「所得替代率」,計算方式為:退休後每月退休金
當生活經費無虞之後,接著就要開始思考如何使用這些錢,人如果健康要怎麼使用這些錢自然沒有問題,偏偏人退休之後往往隨著年紀的增長伴隨而來身體器官的老化,如果是頂客族,身旁又沒有值得信賴的人,那晚年的照護就會變得很棘手,曾經在實務上有見過年老的父親因晚年健康出現問題,不得不仰賴子女照顧其生活,但因現在的照護費用都是從未來的遺產中支出,子女為了日後能多分一點錢,所以對於醫療費用相當吝嗇,這位老先生辛苦了大半輩子,存了一大筆錢,但這些錢最終竟然沒辦法照顧自己的晚年,實在讓人相當感嘆!「安養信託」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
華人社會特別喜歡房產,主要是因為以長期趨勢來看,房產特別是土地的保值性遠高於一般資產,然而雖然不動產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但他的缺點是變現性較差,因此對於有固定現金需求的退休人士來說,要如何活化這些無法自己生利息的不動產就變得非常重要。誠如前面所說,如果不動產放著不賣,除非出租否則不會有任何現金流產生,但如果這棟房又是自己唯一的住所該怎麼辦,近年來有銀行參考國外的做法,開辦所謂的「以房養老」貸款,這種貸款是由房屋所有權人將房產抵押給銀行,然後由銀行按月支付一筆現金給貸款人用於日常生活所需,一直支付到貸款結束,而每月銀行所支付的現金就是貸款人所貸的款項,當貸款期間結束或貸款人離世,所累積的欠款需一次清償,或是由銀行拍賣該不動產。
以房養老在國外相當流行,但在台灣目前實務上接受度並不高,主要是因為這類的貸款有幾個缺點:
台灣已經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近日甚至有美國的科學家認為未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將超過90歲,若以目前的勞保退休年齡65歲來看,退休後還有將近25年的平均餘命,要如何確保退休後的生活仍有一定品質,及早開始進行退休規劃是有其要的!